制冷設備是制冷機與使用冷量的設施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設計和建造制冷裝置,是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來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溫下進行產品的性能試驗和科學研究試驗;在工業生產中實現某些冷卻過程,或者進行空氣調節。隨著冷鏈建設進入高峰,制冷設備的投資將拉動相關上市公司業績。 制冷設備發展回顧 1834年,美國的J.珀金斯試制成功人力轉動的用乙醚為工質的可以連續工作的制冷機。1844年,美國的J.戈里試制了用空氣為工質的制冷機,用在醫院中制冰和冷卻空氣。1872~1874年,D.貝爾和C.von林德分別在美國和德國發明了氨壓縮機,并制成了氨蒸氣壓縮式制冷機,這是現代壓縮式制冷機的發端。19世紀50年代,法國的卡雷兄弟先后研制成功以硫酸和水為工質的吸收式制冷機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機。1910年出現了蒸汽噴射式制冷機。1930年出現了氟利昂制冷劑,促進了壓縮式制冷機的迅速發展。1945年,美國研制成功溴化銀吸收式制冷機。 制冷設備發展方向 冷卻塔可防止雜物進入冷卻管路系統和冷卻介質的蒸發損耗。使用軟水作為冷卻介質,不結垢,不堵塞管路,故障少。采用風冷和噴淋水蒸發吸熱雙重冷卻方式,冷卻介質全封閉循環。冷卻效率高。該裝置體積小,占用空間小,移動及放置方便,無需修建水池。 采用自動化智能控制,可根據工況要求自動變換冷卻模式,操作簡單可靠。用途廣,可直接冷卻淬火液、油類、醇類等對換熱器無腐蝕作用的介質,介質無損耗,成份穩定。冷卻塔風機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廢熱難題,確保高效、安全的生產。 安全生產是企業存在的基礎,節能又是企業發展不可回避的話題,為確保生產的有序進行,制冷系統未來會趨于更加安全和節能,企業應集多方面技術,不斷優化制冷系統,使客戶獲得最大的系統使用價值。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制冷系統來說,高速自動化必定是發展方向,用電腦代替人工來實現設備管理以達到安全和節能的目的。因此行業要繼續致力于環保制冷劑替代技術的研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無論是節能還是自動化,歸根結底還是技術的原因,因此制冷設備長遠發展,還是必須從技術方面下手,不斷研究與創新,實現真正的進步。